恩施人工赤松茸的種植栽培技術分享
作者:碩農生物??
恩施人工赤松茸的種植栽培技術分享;
一、播種方法
①場地選擇
﹙1﹚宜選擇近水源、排水方便的地方:栽培中使用的大量稻草需要浸濕,整個管理過程中需要噴水保濕。
﹙2﹚土質肥沃、含腐殖質而又疏松的壤土上種植,有利于早出菇和提高產量。
﹙3﹚宜選擇避風、向陽,又有部分遮陰的場所:赤松茸喜半遮陰的環境,切記選擇低洼和過于陰濕的場地。
②整地作畦
在栽培場地四周開好排水溝防止雨后積水,地塊清理雜草后用旋根機進行旋根以利于作畦,畦寬45-50厘米行寬60-80厘米。以冬閑田進行陸地栽培或者用塑料大棚進行設施栽培,為創造大紅菇的半遮光的生態環境,可在頂部加上一層塑料遮陽網,或者種植蔓生植物適當遮光,也可以另加草簾等創造半遮光、保濕、保溫的環境。根據氣候變化以及出菇情況進行通風管理。
③場地消毒
在整地完成后可以潑澆1%的茶子餅水或者辛硫磷進行殺蟲、預防蟲害。如果選用山地作菇場,必須撒用滅蟻靈、白蟻粉等滅蟻。
④播種
先在畦內鋪一層20厘米厚經過浸泡處理的秸稈,不要超過30厘米厚也不要低于20厘米,成龜背形畦床,畦與畦之間留80厘米的人行溝道。把秸稈壓平踏實,再在秸稈上鋪一層經過預濕的稻殼,厚5厘米,把菌種掰成雞蛋大小放在稻殼上進行播種,采用梅花形或三角形點播,距離10-12厘米。每平方米用秸稈10-15千克,用種量0.6-0.7千克,增加播種數量或采用播雙層菌種可使菌絲生長更快。播種完成后再在菌種上蓋一層稻殼,然后把扒向二邊的細土蓋在稻殼上,蓋土厚度在3-5厘米成龜背形畦床。最后在表面蓋一層稻草保溫、保濕。
二、科學管理
當料溫高過30℃時要揭膜通風,在畦面噴冷水降溫,畦面干燥時也應噴水以保濕,要求霧狀水使覆土層濕潤而水不進入料內為準。氣溫10℃以下和雨天應蓋膜,播后4~5天菌絲開始萌發,覆土材料應用腐殖土,土壤含水量保持20%,覆土總厚度3~5厘米,覆土后15~20天即可見到菌絲露出土面。此時空氣相對濕度在85%~90%。待菌絲全部露出土面后把薄膜揭開停止噴水。土層內菌絲開始形成菌束,扭結大量白色子實體原基時應注意畦面土壤的濕度,使小原基膨大形成小菌蛋,讓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%~95%。噴水掌握少噴勤噴,表土有水分即可。從小菌蛋到成熟期一般需5~10天。
三、采收加工
成熟的赤松茸要求菌蓋菌膜未破裂,菌蓋內卷不開傘及時采收。采菇時用左手壓住物料,右手指抓住菇腳輕輕轉動再向上拔起,除去帶土的菇腳即可上市鮮銷。